培养基是一种常见的器皿,它是指供给微生物、植物或动物(或组织)生长繁殖的,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。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、含氮物质、无机盐(包括微量元素)、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。培养基既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,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。培养基种类很多,根据配制原料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培养基、合成培养基、半合成培养基;根据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、液体培养基、半固体培养基;根据培养功能可分为基础培养基、选择培养基、加富培养基、鉴别培养基等;根据使用范围可分为细菌培养基、放线菌培养基、酵母菌培养基、真菌培养基等。培养基配成后一般需测试并调节pH,还须进行灭菌,通常有高温灭菌和过滤灭菌。培养基由于富含营养物质,易被污染或变质。配好后不宜久置。
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,首先要使用一些玻璃器皿,如试管、三角瓶、培养皿、烧杯和吸管等。这些器皿在使用前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,经过一定的处理,洗刷干净。有的还要进行包装,经过灭菌等准备就绪后,才能使用。
1、新购的玻璃器皿
除去包装沾染的污垢后,先用热肥皂水刷洗,流水冲净,再浸泡于1-2%的工业盐酸中数小时,使游离的碱性物质除去,再以流水冲净。对容量较大的器皿,如大烧瓶、量筒等,洗净后注入浓盐酸少许,转动容器使其内部表面均沾有盐酸,数分钟后倾去盐酸,再以流水冲净,倒置于洗涤架上将水空干,即可使用。
2、用过的玻璃器皿
凡确无病原菌或未被带菌物污染的器皿,使用后可随时冲洗,吸取过化学试剂的吸管,可先浸泡于清水中,待到一定数量后再集中进行清洗。有可能被病原菌污染的器皿,必须经过适当消毒后,将污垢除去,用皂液洗刷,再用流水冲洗干净。若用皂液未能洗净的器皿,可用洗液浸泡适当时间后再用清水洗净。洗液的主要成份是重铬酸钾和浓流酸,其作用是将有机物氧化成可溶性物质,以便冲洗。洗液有很强的腐蚀作用,使用时应特别小心,避免溅到衣服、身体和其他物品上。